中医药高等教育代表参加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暨2020年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并做主题报告

  2020年11月8日-9日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以下简称高博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及“2020年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于高博会期间举办。

  11月8日,作为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主论坛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顺利召开。论坛汇集医学和教育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后疫情时代高等医学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未来发展进行研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柯杨,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吕兆丰,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等领导、专家就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主题报告,其中中医药领域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进行主题报告。

  会上,翟双庆以《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他提到,此次疫情暴露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及中医药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规模小,高层次人才短缺,对优质生源欠缺吸引力;二是中医药防治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能力体系存在短板,如对于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护、全科医学等知识储备不足,应急处理能力较弱等;四是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五是医教协同、中西医并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药类课程偏少。

  对于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翟双庆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中西医并重;二是医学教育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从国家层面确保并加强中西医并重相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三是建立中医药特色的医教协同机制;四是明确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五是改革招生模式,吸引优质生源;六是构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七是强化师承教育与经典教育;八是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九是强化社会责任,中医人才下沉基层。

  2020年11月9日上午,2020年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顺利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吴俊清,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刘建林等领导、专家分别就中西部及各省内如何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育人结构体系的做法及建议等进行了报告,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实现合作共赢”为主题进行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经验介绍。

  翟双庆提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多年来在服务中西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以对口支援的形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发挥援派干部桥梁作用;二是坚持人才培养根本地位;三是注重学科建设引领发展;四是突出中医特色提升医疗能力。同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形成了以下经验: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实现国家战略、学校发展、支援成效三位一体,有机融合;二是精心做好顶层设计,把“各自做”变成“系统做”,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协同发力,突破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是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由支援建设转化为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最后,翟双庆强调,对口支援任重道远,需要制订长效机制和科学规划,做到年度有计划、资源有保障、实施有方案、任务有落实。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翟双庆作为中医药院校代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与2020年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不仅将中医药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经验进行了宣传,也学习了其他专业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