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在教育部领导下对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以及提供咨询和服务,把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成为新医学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二、工作任务

    1.把握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类学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就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2.承担本科专业设置评议与咨询任务,指导相关高校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专业结构和布局,审议、推荐有关教学改革方案和成果,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3.研究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相关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促进相关高校教学基本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4.根据国家对中西医结合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有关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学质量评估问题研究;接受教育部委托,推进相关高校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开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三级认证,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

    5.组织师资培训,促进信息交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等交流活动。指导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宣传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推进国家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相关高校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6.完成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三、工作机制

    1.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管理约束机制和工作规范。

    2.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研究和部署教指委的工作。视工作需要,经正、副主任委员同意可决定召开有关工作会议。

    3.教指委下设秘书处。秘书处是教指委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完成教指委交办的工作。

    4.建立教指委与设有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联系制度。非会议期间,委员会主要以电子信件、信函、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络和工作,委员及有关院校在收到相关工作信息后应及时做出回复。 

    5.教指委研究形成的各种标准、规范等指导性文件如需发至有关高等学校,须报教育部审核;组织开展全国性会议、评比、培训、赛事等活动,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全体委员会议表决通过、报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后实施。

    6.教指委委员所在单位应对委员会的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委员参加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计入本人教学工作量。

    7.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对教指委的日常工作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委员参加会议的费用由委员所在单位负责。教指委可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接受社会各界的赞助。

    8.注重与兄弟教指委的沟通交流,分享和学习借鉴好的工作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四、2018-2022年工作规划

1.开展中西医结合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探索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规律,科学布局中西医结合类专业。

    根据新一届教指委工作任务要求,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发展的历史成绩,客观分析我国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结构和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科学把握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科学发展。

2.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指导相关高校抓好专业内涵建设。

    针对目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临床基地建设、毕业生出路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项调查与研究,探索并形成高素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各院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结合我国基层医疗工作实际,积极推广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纳入全科医师制度中。研究制订中西医结合类一流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遴选中西医结合类国家一流专业候选点。引导各相关院校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鼓励“双一流”高校率先建成一流专业,为其他高校建设一流专业提供“样板间”。

3.加强一流课程和高质量教材建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按照教育部“双万计划”的要求,遴选推荐一批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金课”。积极做好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积极组织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材、特别是核心课教材的编写工作,把好教材的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推出一批高质量教材。积极做好优秀教材的推广使用工作。深化教材使用研究,组织开展专题研讨,引导教师把优秀教材转化为知识体系、教学体系,体现进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提升教材育人效果。

4.做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落地实施,引导高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深入开展《国标》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将解读国家教学标准、指导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有关培训内容。引导相关高校根据《国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推动相关院校学好标准、用好标准,基于标准、结合实际、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进一步丰富完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适时开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研究制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认证指标体系。

5.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相关院校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结合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组建专题工作组,探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课程为核心,举办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重点开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引导高校把潜心教书育人作为评价教师业绩、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本科教学一票否决制。 

6.推动相关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监督与指导相关院校狠抓学生刻苦学习、狠抓学习资源建设、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加强学风建设。策划并组织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和临床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慕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推广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志趣,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以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考试与评审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中西医结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标准和办法,科学合理的规范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

 

 

 

(北京中医药大学 代章)           

二〇一九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