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

  初赛竞赛大纲

  

  第一站  理论知识考核

  

  【竞赛目标】

  主要考察参赛选手对中医及西医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竞赛形式】

  1.参赛选手通过身份验证登陆理论考核系统答题(全部为客观题),考试系统自动计分,每队4位选手全部参加此站竞赛。此站成绩为4位参赛选手的平均分数,个人单项奖按个人分数计算。

  2.答题时间:60分钟。

  【竞赛内容】

  题型比例:100题,其中A1型题50题,A2型题35题,X型题15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3.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4.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脏腑生理功能及其之间的关系

  5.病因:外感、内伤、病理产物性病因

  6.病机:基本病机、内生“五邪”、疾病传变

  7.防治原则:预防、治则

  二、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二)望诊

  1.望神

  (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望面色

  (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面部色诊的意义

  3.望形态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望头面五官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面肿、腮肿及口眼㖞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皮肤

  (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6.望排出物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望大便、小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7.望小儿指纹

  (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三)舌诊

  1.舌诊原理与方法

  (1)舌诊原理

  (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2.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望舌质

  (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5)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4.望舌苔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5.舌象综合分析

  (1)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2)舌诊的临床意义

  (四)闻诊

  1.听声音

  (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5)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嗅气味

  (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问诊

  1.问诊内容

  (1)主诉的概念与意义

  (2)十问歌

  2.问寒热

  (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问汗

  (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问疼痛

  (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5.问头身胸腹

  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6.问耳目

  (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7.问睡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8.问饮食与口味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9.问二便

  大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0.问经带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六)脉诊

  1.脉诊概说

  (1)脉象形成原理

  (2)诊脉部位

  (3)诊脉方法

  (4)脉象要素

  2.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表现

  (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3.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4.相兼脉与真脏脉

  (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

  (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5.诊小儿脉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七)按诊

  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八)气血津液辨证

  1.气病辨证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7)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证辨证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气血同病辨证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津液病辨证

  (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九)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病辨证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的临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鉴别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2.肺与大肠病辨证

  (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脾与胃病辨证

  (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寒滞留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肝与胆病辨证

  (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5.肾与膀胱病辨证

  (1)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7.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三、中医经典

  重点考查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经典著作原文的记忆、理解。

  (一)《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度百岁乃去。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病安从来。

  3.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故形坏而无子也。

  4.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故五藏盛,乃能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春三月,此谓发陈。……奉长者少。

  2.夏三月,此谓蕃秀。……冬至重病。

  3.秋三月,此谓容平。……奉藏者少。

  4.冬三月,此谓闭藏。……奉生者少。

  《素问·生气通天论》

  1.阳气者若天与日,……卫外者也。

  2.阳气者,烦劳则张,………其若不容。

  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4.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九窍不通。

  5.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

  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浊阴归六府。

  3.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4.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5.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泻。

  6.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7.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8.善诊者,……以诊则不失矣。

  9.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五藏别论》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水谷不得久藏。

  《素问·汤液醪醴论》

  平治于权衡……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脉要精微论》

  1.诊法常以平旦,……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2.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决死生之分。

  3.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一呼脉再动,……命曰平人。

  《素问·经脉别论》

  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以决死生。

  2.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揆度以为常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

  1.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久为肠澼。

  2.阳病者,上行极而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3.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故不用焉。

  《素问·热论》

  1.人之伤于寒也,……必不免于死。

  2.治之各通其藏脉,……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

  1.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2.汗出而身热者,风也,……病名曰风厥。

  《素问·咳论》

  1.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则为肺咳。

  2.肺咳之状,喘则喘息有音,……甚则咳涎。

  《素问·举痛论》

  1.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2.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故气结矣。

  《素问·痹论》

  1.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2.凡痹之客五藏者,……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3.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问·痿论》

  1.肺主身之皮毛,……着则生痿躄也。

  2.肺者藏之长也,……生于大热也。

  3.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故足痿不用也。

  《素问·水热穴论》

  肾者,胃之关也。……聚水而生病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3.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4.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所谓求其属也。

  《灵枢·本神》

  1.天之在我者德也,……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肝藏血,血舍魂,……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灵枢·营卫生会》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灵枢·决气》

  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令无所避,是谓脉。

  《灵枢·水胀》

  1.水始起也,……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2.肤胀者,……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3.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腹筋起,此其候也。

  《灵枢·百病始生》

  1.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不可胜数。

  2.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灵枢·邪客》

  五谷入于胃也……行于五藏六府。

  (二)《伤寒论》

  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2、3、12、20、31、32、35、40、61、62、64、67、71、76、82、96、102、124、135、149、154、157、161、173、177条

  阳明病脉证并治篇:第179、182、219、220、236、247条

  少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63、265条

  太阴病脉证并治篇:第273、277、279条

  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281、301、303、304、305、309、316、317、319条

  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23、326、338、351、359、371、378条

  (三)《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1、2、13、15条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20、21、22条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第1、5、10条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8条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2、8、13、15、17、18条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1、10、13、14条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第1、2条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第1、3、4、5 条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9、10、11、14、15、17、18 条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7、16条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16、17、18、22、23、25、28、29条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3、10、12条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1、18、20、22、23、24条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1、13、15、18、19条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第14、15、16、17条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16、17、21条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4条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4、5条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第1条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5、6条

  (四) 温病学

  1.《温热论》考核范围(共10条)

  原文:1、2、3、4、5、6、7、8、9、10条

  2.《湿热病篇》考核范围(共5条)

  原文:1、2、3、9、13条。

  3.《温病条辨》考核范围(共45条)

  卷一·上焦篇:1、2、3、6、7、11、15、17、24、30、34、43、56条

  卷二·中焦篇:1、11、12、17、19、20、29、41、56、58、63条

  卷三·下焦篇:1、10、11、12、13、14、16、18条

  四、诊断学基础

  1.常见症状:发热、头痛、胸痛、腹痛、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心悸、水肿、皮肤黏膜出血、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黄疸、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检体诊断: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皮肤、淋巴结、头部、颈部、胸廓及胸壁、乳房、肺和胸膜、心脏、血管、腹部、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拉塞格征

  3.实验室诊断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液的一般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测定、胆红素代谢、ALT、AST、ALP、γ-GT、血氨测定、乙肝标志物)、肾脏功能常用实验室检查(Ccr、BUN、CRE、UA、血和尿β2-微球蛋白、莫氏试验)、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CK、CK-MB、LDH、肌钙蛋白)、肿瘤标志物检测(AFP、CEA、CA125、CA19-9);BNP、血尿淀粉酶、电解质、血HCG、血糖、自身抗体检查

  4.心电图判读: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

   五、药理学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药物对机体、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2.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二)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

  拟胆碱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镇静催眠药、抗帕金森病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高血压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抗甲状腺药、合成抗菌药、抗生素、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

  抗精神失常药、利尿药、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液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糖皮质激素、降血糖药、抗结核病药、抗恶性肿瘤药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医学综合笔试部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2018年12月第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准。

  

  

  

  第二站  中医诊断技能

  

   【竞赛目标】

  考察参赛选手规范采集、准确辨识面、舌、脉及通过闻诊分析病患信息的能力。

  【竞赛形式与内容】

  1.望诊:参赛选手根据设备页面提供的面、舌图片,依据中医理论分别进行面部五色诊断,并阐述病理面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判断舌质、舌苔,并阐述病理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闻诊: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咳嗽声音特点,依据中医理论做出中医诊断,并在设备提示的备选答案中做出选择。

  3.脉诊:参赛选手通过脉诊仪边说明边演示切脉方法(体位、定位、布指、指力、指法);通过脉诊仪判断常见脉象,描述脉象特征并阐述其临床意义。

  4.竞赛时间为每位选手10分钟。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

  

  

  

  第三站  西医诊断技能

  

   【竞赛目标】

  主要考察参赛选手体格检查操作,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判断患者的疾病基本信息。

  【竞赛形式】

  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病例信息和SP(标准化病人),给予相应的体格检查操作,判断SP(标准化病人)的体征。

  【竞赛内容】

  体格检查

  全身状态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

  皮肤检查:皮肤弹性、皮肤颜色、湿度与出汗、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皮下结节、水肿、皮下气肿;

  浅表淋巴结检查: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

  眼的检查:眼睑、结膜、巩膜、瞳孔、眼球;

  口腔检查:扁桃体肿大分度;

  鼻的检查:鼻窦区压痛;

  颈部检查:颈部的血管、甲状腺、气管;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胸廓检查、胸壁检查、乳房检查;

  肺和胸膜检查、心脏检查;

  腹部检查: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墨菲征、液波震颤、腹部叩诊音、肝脏叩诊、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脊柱四肢检查:脊柱检查(弯曲度检查、活动度检查、压痛与叩击痛)、四肢关节检查(检查外形改变、检查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拉赛格征;

  外周血管检查:外周血管征。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

  

  

  

  

 

  第四站  中药知识与技能

  

      【竞赛目标】

  考察参赛选手对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和对中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竞赛形式】

  参赛选手辨识5味中药饮片,并说出其中3味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参赛选手根据给定的处方,指出错误之处(主要考查中药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竞赛时间为每位选手10分钟。

  【竞赛内容】(共100味药)

  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白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连、黄芩、黄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青蒿、地骨皮

  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

  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防己、木瓜、五加皮、桑寄生

  芳香化湿药:广藿香、苍术、厚朴、砂仁

  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茵陈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理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香附

  消食药:山楂、麦芽

  驱虫药:槟榔

  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

  活血祛瘀药:川芎、郁金、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怀牛膝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旋覆花、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苦杏仁、百部、桑白皮

  安神药:磁石、酸枣仁、远志

  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钩藤、天麻

  开窍药:冰片、石菖蒲

  补虚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麦冬、天冬

  收敛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医学综合笔试部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

  

 

 

  第五站  方剂知识与运用

  

   【竞赛目标】

  考察参赛选手对方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竞赛形式】

  1.参赛选手口述试题中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方解及组方特点。

  2.参赛选手根据给出的病案和医生的诊断,判断给出的处方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需指出不妥之处,并说明依据,最后给出正确处方,并对处方进行分析说明。

  3.竞赛时间为每位选手10分钟。

  【竞赛内容】(共85剂方)

  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止嗽散;

  泻下剂: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牡丹汤;

  和解剂: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

  清热剂: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青蒿鳖甲汤;

  祛暑剂:香薷散、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补益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炙甘草汤、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地黄饮子;

  安神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开窍剂:安宫牛黄丸、紫雪、苏合香丸、至宝丹(注:此四方剂不要求药物组成与方解及组方特点)

  理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复元活血汤、小蓟饮子、黄土汤;

  治风剂: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治燥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祛湿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小陷胸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消食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驱虫剂:乌梅丸。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细则(医学综合笔试部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

  

  

 

  第六站  针灸推拿技能竞赛

  

   【竞赛目标】

  考察参赛选手对针灸、推拿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竞赛形式】

  1.十四经经脉循行、常见腧穴定位及局部解剖: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条经脉和3个腧穴,在中医经络腧穴解剖考试平台上用手指描画经脉循行路线,系统根据正确的经脉循行路径准确度自动进行分数评判;3个穴位的点取并描述各自的定位及归经;在中医经络腧穴解剖考试平台上分别指出3个穴位由浅入深的毗邻解剖结构,并阐述针刺操作要点。

  2.参赛选手对模特进行指定的穴位点取及指定的针灸手法操作,并说明该穴的主治要点。

  3.参赛选手随机抽取2个推拿手法对模特进行操作;随机抽取1个病症进行治疗手法程序操作。选手操作同时,需对手法的动作要领、操作程序进行阐述。

  4.竞赛时间:6-1站针灸部分10分钟;6-2站推拿部分10分钟。

  【竞赛内容】

  1.针灸常用腧穴(共53个穴位):

  孔最、列缺、少商、合谷、曲池、肩髃、迎香、地仓、下关、天枢、足三里、条口、丰隆、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神门、后溪、听宫、肺俞、胃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太溪、照海、内关、大陵、外关、支沟、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行间、太冲、期门、命门、大椎、百会、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夹脊、十宣。

  2.常用针灸手法操作:毫针刺法、闪火吸附罐法(拔罐、闪罐)、灸法(隔物灸、温针灸)。

  3.常用推拿手法操作:㨰法、揉法、推法、按法、拿法、抖法、捏脊法、搓法。

  4.常见病症治疗的基本操作: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膝骨性关节炎、头痛、胃痛。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为准。

  

  

 

  第七站  急救技能竞赛

  

    【竞赛目标】

  考察参赛选手对急救技能各项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熟练程度等。

  【竞赛形式与内容】

  1.急救操作:依据《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相关内容,对模拟人进行成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不含电除颤,使用单向阀呼吸面罩进行人工呼吸操作)。

  2.病例分析:参赛选手随机抽取某一临床急危重症病例,说明西医诊断、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内容包括大咯血、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钾血症。

  3.竞赛时间为每位选手10分钟。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准。

  

  

  

  

  

  

  

  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

  复赛竞赛大纲

  

  【竞赛目标】

  以结构化考站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临床基本技能、中西医结合思维以及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能力等。

  【竞赛形式】

  进入复赛队伍的3名参赛选手以接力的形式进入赛道,赛道分3站(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针灸科),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完成一次门诊常见病症的接诊全过程,每个团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个竞赛项目,3名选手同时进入赛道,现场抽签决定每站由哪位选手作答。

  复赛成绩为初赛成绩的30%加上复赛环节每位选手答题分数的总和,如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以复赛环节用时时长少胜出。

  【参考书目】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准。

  

  

  

  第一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接诊能力

  

      【竟赛目标】

  主要考查参赛者中西医结合内科门诊诊疗能力。

  【竟赛形式】

  模拟初诊场景。由标准化病人(或考官)充当病人角色,选手模拟医生角色,进行病史采集,并根据病情进行重点查体(阳性体征由标准化病人提供),提出理化检查项目,在全面、规范、准确、有序获得临床资料后,做出中西医初步诊断及西医鉴别诊断,制定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要求:西医诊断要有治疗原则和具体药物,中医诊断要有治则治法、方药和预防调护),并书写门诊病历。

  【竟赛内容】

  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尿路感染、慢性肾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脑梗死。

  

 

 

 


    第二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能力

  【竞赛目标】

  主要考查参赛者中西医结合外科门诊诊疗能力。

  【竟赛形式】

  模拟门诊场景。标准化病人(或考官)扮演病人,选手模拟医生角色,进行病史采集,作出初步诊断,中医证型、方剂(只答方剂名称),并结合题签在模型上进行治疗操作。

  【竞赛内容】

  有头疽、丹毒、乳痈、肠痈。

  

  

 

 

 

 

  第三站  针灸临床能力

  

  【竞赛目标】

  考査参赛者门诊复诊接诊与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能力。

  【竞赛形式】

  模拟门诊复诊场景。由标准化病人(或考官)充当病人角色,根据初诊病历和治疗后情况,模拟相关病状特征(特定信息书面提供)选手模拟医生角色,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询问和检查,调整诊疗方案,书写复诊病历,在候补选手身上按照指定的2个腧穴进行针刺操作。

  【竞赛内容】

  中风、头痛、面瘫、便秘、痛经、痹证。

  

  

  

  

  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

  决赛竞赛大纲

  

  【竞赛目标】

  考核参赛队伍4位选手综合运用已学中西医知识的能力。

  【竞赛形式】

  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完成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