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4年9月19日上午,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翟双庆、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祖琨、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张文玉、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赵伟春、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雷晓明、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焦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吴宇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鉴编辑部负责人胡楠、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教师李爱华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焦楠副院长主持。
图: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研讨会会议现场
翟双庆教授首先对本次会议背景进行介绍。2026年是中医药高等教育70周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指导下,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牵头领导各中医药院校、单位依据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节点规划相关研究工作,在此背景下,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系统梳理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脉络,厘清变迁逻辑,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随后,吴宇峰副教授对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研究思路与框架展开汇报,围绕研究目标定位、实施路径、前期工作基础、编写框架与分工等进行详细介绍。
与会专家围绕教育史编撰思路与框架进行深入探讨,聚焦问题,优化方案。各专家指出,在目标定位上,高等教育层次丰富,涵盖专科到博士各教育阶段,写史应详略适宜,突出重点,以本科教育为主,其他教育层次为辅;在专业分类上,按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如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聚集笔墨于各专业大类下的核心专业,凸显特色专业,合理兼顾其他专业;在关键历史事件梳理时,应适当扩充研究内容,强调事件梳理过程中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最后,翟双庆教授作总结讲话。他对后续工作进行部署,并进一步指出,教育史编撰工作已经过多轮研讨,研究方向更加明确,分工落实更加精细,各位与会专家也提出来了诸多宝贵意见。未来,编撰工作仍要进一步广泛吸纳行业内外专家意见,各单位、机构通力合作,尊重历史、注重逻辑,合力推进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史编撰工作高质量、深入开展。
会议在高度共识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