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召开2025年工作计划研讨会

2025年2月28日下午,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控中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召开2025年工作计划研讨会。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谷晓红,常务副主任翟双庆,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燕,以及中心全体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研院常务副院长焦楠主持。

会议围绕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进行了谋划与研讨。今年,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新增学校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控中心、国家重点教材研究基地(医学)相关平台与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心紧跟时代发展,直面人工智能时代变革,锚定更高、更强的奋斗目标,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秉承“研究引领、分类推进、内外联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工作,致力于建设“专业化、智慧化、成长型”的中医药教育智库平台,发挥中心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支持”作用,具体从研究与课题、标准与咨政、学术交流活动、培训与队伍、考试与认证、质控与督导、智慧化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工作设计、分解与讨论。

图片1.png

中心主任谷晓红在总结讲话中,对2025年工作计划的全面性和前瞻性给予了肯定,并对中心以及中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希望。首先,中心工作要结合“十五五”规划,分阶段布局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要坚持“新与特”的顶层布局,“新”是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医药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特”则要求中医药教育既要追求现代化,更要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学科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育人育才并重”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者仁心。其次,要进一步突出中心的“研究”味道以及成果转化,推动论文观点向实际教改实践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最后,中心要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利用“中医药出海”等专项任务,创新传播形式,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图片2.png

此次研讨会为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2025年工作乃至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布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与举措。会议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更提出了多项创新性举措,特别是在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智慧化方面,展现了中心对未来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深远思考。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其智库平台的作用,推动中医药教育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