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学专业建设工作培训顺利召开

2025年4月12日至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教指委”)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医学专业建设工作培训”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协调处处长陈令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张远,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专业认证与专项评估处处长赵自强,中医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谷晓红,中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中医教指委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出席会议。共有来自全国40所院校的专家、校领导、中医学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干部等220余人于线上线下参加了培训活动。

图片1.png

会议合影

王停副校长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致辞。他提到中医学专业认证是提升中医药教育质量、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中医药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需以认证为抓手,深入理解中医学专业教育标准2025版(试行)内涵与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健康中国与教育强国战略。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中西医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所在单位,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携手全国高校共同推动中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2.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停副校长 致欢迎辞

图片3.png

 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焦楠主持培训活动

赵自强处长作主题报告——《做好专业认证,推动医教协同》。报告系统介绍了高等学校专业层面评价工作的总体设想、专业认证工作的具体考虑、对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具体建议,指出要紧扣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计指标体系,大力推进基于数据的方式方法改革,严格遵守认证工作纪律要求,在落实减负增效的同时,切实发挥好专业认证的作用,推动医教协同,推动中医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图片4.png

赵自强作主题报告

谷晓红主任委员作专题报告——《新时代中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强调要坚持“医教协同、中医特色”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她指出,专业教育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是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既凝聚了行业专家的集体智慧,又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医药教育展现出强大韧性,突破认证评估的局限,立足长远规划,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药教育实现从“合格”到“卓越”的历史性跨越。

图片5.png

谷晓红作主题报告

在培训工作中,授课专家围绕《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2025版)》(试行)分模块进行了深入解析。

首先,翟双庆秘书长系统介绍了中医学专业教育标准2025版(试行)的修订工作。该标准历时近两年完成,汇聚了全国中医药教育专家的集体智慧,并通过43所院校2000余人次的广泛征求意见。新版标准主要呈现三大特色:一是以中医师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明确中医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要求,使人才培养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二是优化“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的“双层级”架构,进一步对内涵实现提质升级,在确保基本教学质量的同时,鼓励院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三是强调“本土化,与时俱进、彰显特色”三大特征,将立德树人、医教协同、“四新” 建设、师承教育、中医思维培养等关键要素有机融入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

图片6.png

*翟双庆秘书长解读《第一部分 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随后,由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副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周桂桐,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委员、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晶,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闫永红,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教务处处长刘跃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胡一梅围绕《第二部分 办学标准》分章节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同时,培训活动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就师承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图片7.png

*余曙光校长解读《1.宗旨与目标、8.管理与行政、9.改革与发展》模块

图片8.png

*周桂桐教授解读《3.学业考核与评价》模块

图片9.png

*李晶教授解读《6.教育资源》模块

图片10.png

*舒静副校长解读《4.学生、5.教师》模块

图片11.png

*王琳副校长解读《7.质量保障》模块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闫永红处长、胡一梅处长解读《培养方案》模块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专家研讨

会议期间还同步开展了中医学专业认证秘书培训工作。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永乐对认证流程及秘书工作要点进行了讲解。来自全国的10余名老师参加了培训。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李永乐作秘书培训

教育部中医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谷晓红在培训总结中提到,此次培训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充分体现了“以认证促建设、以认证促改革、以认证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彰显了“学生中心、质量核心”的教育理念,是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中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培训结束后,各院校和专家需持续深化对新版标准指标体系与核心内涵的理解,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统一。建议参会代表做好培训成果的转化工作,推动标准共识在院校层面的广泛形成。在推进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勇于创新突破,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医学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

图片19.png

谷晓红作总结讲话

本次培训会议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同。会议期间,各院校代表围绕2025版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讨,为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和持续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互动,与会人员对新版标准的理念内涵和具体要求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新版标准在保持专业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中医教育特色,强化了质量内涵建设。2025版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的试行标志着我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迈上了内涵式发展的新台阶。面向未来,全国中医药院校将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共同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从“规范建设”到“质量提升”再到“追求卓越”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